科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产品概述
重点功能
应用价值
典型案例
产品概述
科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按照“六个统一“(统一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管理、统一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监督)的思路,为自然人和法人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等功能;同时利用专业化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依托大数据分析模型,对用户行为、证照、办件、事项等数据进行关联统计分析及预测,形成用户全景画像,从而发现网上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痛点和关注点,为进一步优化网上服务内容、修正和重新制定网上服务、智能推送服务内容提供决策依据。
重点功能
政务服务门户
政务服务门户
建设网上政务服务界面(包括PC端和移动端),提供事项搜索、服务导航、服务咨询、业务公开等功能,实现多渠道服务。
智慧政务大厅
智慧政务大厅
通过整合政务服务一站通、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网站、移动政务大厅等多个服务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全方位统一管理的新型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业务审批
业务审批
业务审批系统主要用于完成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流转,根据业务的受理方式分为两种模式:条线受理模式和一窗式受理模式。
行政效能监管
行政效能监管
通过采集各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依据指标库的指标体系,通过运行规则引擎,实现了对政务服务事项事前的公开、事中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督办督查、事后的责任追究,以及对业务运行全过程的绩效评估,对政务处理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察。
一件事一次办
一件事一次办
以群众和企业“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对须多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次数”的原则,进一步从表单合成、材料合并、联动办理等方面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实现多个审批服务事项和环节并联审批、联动办理的主题服务模式。
电子证照管理
电子证照管理
具备电子证照目录管理、制发、归集、存储、查询、核验等功能,实现电子证照的统一管理,促进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互信互认,助力“跨省通办”。
好差评
好差评
通过评价管理、督察督办、差评处理、评价分析等子系统,对各个渠道的评价信息进行汇聚分析,助于提升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统一应用支撑
统一应用支撑
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物流、统一支付等应用支撑能力。
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
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服务服务事项信息、办件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和业务信息等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智能化数据分析与挖掘,提供统计结果全覆盖、服务事项全包含、办件分析有侧重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
应用价值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站式、全天候的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即可在线申请办理所有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由过去“群众跑腿”转变为“数据跑腿”,实现应用集中发布、服务集中提供。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优化政府办事流程
大力推行“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全面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提供“一屏一账号”线上服务统一入口,为政务服务提供“秒批”“不见面审批”等特色服务。 优化政府办事流程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立加强了政府的数据开放,实现政府工作和政务服务的全程公开,以公开、透明促使行政权力规范化运行,打造法治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进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
通过政务平台的搭建,统一办事流程,实现了各地区、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工作,减少了群众办事来回跑的次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及质量。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一 湖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项目概述 科创建设的湖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已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全省14个市州和123个县市区完成与省一体化平台对接,42个省直单位网站完成办事服务栏目链接切换和数据同源工作。
建设成效

实现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 , 并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理。通过建设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提供“一屏一账号”线上服务统一入口,为政务服务提供“秒批”“不见面审批”等特色服务。

建设成效
案例二
案例二 蓝山县“帮您办”
项目概述 蓝山县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事项精细化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流转环节,逐步实现“事项标准化、资料电子化、审批网格化”,实现行政机关全覆盖、权力事项全覆盖全流程网上运行。
建设成效

“帮您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像网购一样便捷的政务服务模式。

“并联办”,率先构建并联审批与容缺后补机制,按照“一局三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同步办理”和业务受理“零材料”。

“精准办”,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发挥大数据优势,主动推送数据信息,实现办事“零跑路”目标。

建设成效
返回